why-mamba?

背景介紹:序列建模的現狀與挑戰

在深度學習的早期,序列建模大多依賴於 RNNs,如LSTM和GRU,這些模型利用時間步驟一個接一個地處理數據。然而,隨著序列長度增加,這些模型在計算效率和記憶保持方面的局限性逐漸顯現。

隨著Transformer架構的出現,序列建模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。Transformer透過Self-Attention Mechanism,可以在單次計算中捕捉整個序列的全局依賴關係,使得處理平行化,並在語言建模、機器翻譯等任務中取得了優異表現。

但隨著序列變得更長,Transformer也面臨了不可忽視的計算挑戰。

Transformer的優勢與限制

優勢: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機制允許模型「查看」序列中的每一個元素與其他元素的關係,從而能夠學習到序列中的全局依賴關係。這在處理相對較短的文本時非常有效,因為它可以在單步操作中捕捉到整體結構。此外,自注意力的平行計算特性使得Transformer在計算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效率很高,這也是它在NLP領域迅速走紅的原因。

限制:然而,自注意力機制的計算複雜度隨著序列長度的平方增長(O(n^2)),這意味著在處理極長序列時,計算和內存需求會成為巨大的瓶頸。例如,在文本生成、長序列的視頻理解或基因序列分析等應用中,序列可能包含數萬甚至數十萬的元素。Transformer架構的高計算複雜度讓其在這些場景中變得不切實際。

這種瓶頸成為了目前AI研究領域的一大挑戰:如何在保留高性能的同時,設計出更具計算效率的模型來處理超長序列。

為何需要Mamba?

為了解決Transformer在長序列處理上的不足,研究者們嘗試了許多方法,如Linear Attention、LSTM 以及混合模型等。然而,這些方法通常要麼無法有效保持長距離依賴,要麼計算性能未能達到預期。

在這樣的背景下,Mamba應運而生。Mamba引入了 SSM (Structured State Space Model)和選擇性機制,結合了狀態空間模型的靈活性和自注意力的全局依賴捕捉能力。透過這種結合,Mamba能夠在長序列建模任務中實現近似線性的計算效率,填補了Transformer在長序列處理中的性能不足。

Mamba的核心理念是利用狀態空間模型來建模序列中的結構化信息,使得模型可以在保留高效記憶的同時,動態選擇並保留長序列中的關鍵信息,過濾掉無關的信息,從而在長距離依賴捕捉上表現出色。